北京——近日,在一个小县城的一所小学操场上举办了一场高科技展示。学生们围坐成一圈,被一只能翻转和跳舞的机器人狗吸引住了。它甚至向观众鞠躬并握手。“我摸到了机器人狗,感觉很有趣。我会努力学习,更多了解它,”西南中国云南省通海县一名小学生牟跃佳说道。这场展览是校园科技普及活动的一部分,展示了生态保护、科技创新和一些展示如何产生风能的仪器。
“接下来我们将与学校更加紧密地联系,并向学生展示最新的科技成果,以激发他们的兴趣,并帮助提高公众的科学知识,”通海县科学技术协会会长丁超表示,该协会组织了此次活动。自九月中旬以来,一股科学普及的浪潮席卷中国,约有20万次各类活动以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和为建设科技强国作贡献为主题。除了科学普及活动,中国的学校也在自发行动。
今年秋季学期,许多学校调整了其科学课程,以符合新技术的前沿,并探索使这些课程更具吸引力的新方法。在一杯水中倒入水、油和泡腾片,郑州市一名小学生冯嘉琪灵巧地进行了模拟火山喷发的科学实验。“由于水的密度比油大,两者会明显分层,油在水的上方,”冯解释道。河南省会的这所小学在本学期增加了科学实践课程,并为一、二年级的学生安排了更多的科学课。
在中国东部的福建省,300多所大学实验室和科技馆参与为中小学生量身定制校外科学课堂。他们与教师一起定制这些课程的教学程序。“在探索科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,学生们可以从中真正体验到科学实践,”厦门大学教授蔡明刚说。2023年12月,福建提出了20条改进科学教育的措施,包括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,改善教育资源,利用适合科学普及的公共场所。
特别是,它要求对中小学生免费开放科学技术馆、天文台和科学家纪念馆等场所。一些研究机构首次向公众开放,涵盖了科学、农业和环境领域。这些地方努力响应教育部和其他17个部门去年5月发布的一套关于加强中小学生科学教育的指导意见。该文件敦促动员社会力量如大学、研究机构、青少年宫、博物馆和图书馆等,开放其各自的场所、基地、公园甚至生产线,帮助支持科学实践教育。
最新统计数据显示,全国共有1683家科技及相关博物馆,其中1090家免费向公众开放。人们的科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发展。中国的目标是到2035年成为全球科技领导者。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,将教育和技术视为基本支柱,中国致力于通过科学和教育振兴国家的战略。“社会力量在科学教育方面拥有丰富的资源,拓宽了教育的边界,”
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黄晓说,呼吁加大努力,建立共识,做好顶层设计,优化资源布局,以进一步改进科学教育。